{{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编者按
酣畅淋漓的群众体育竞技,不计其数的“热搜”话题……今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下称“苏超”)吸引了全国目光。在绿茵场上,“十三太保”精彩角逐、锋芒毕露,在知识产权领域,他们也各显身手。江苏各地因地制宜先行先试,在改革创新上争当表率,为知识产权强省、强国建设贡献了许多创新性、引领性的实践成果。在“苏超”决赛即将到来之际,本文梳理江苏各地的知识产权工作“绝技”,看“苏超”知识产权专场中,“十三太保”谁更胜一筹。
南京
绝技:南京都市圈、海外知识产权保护
为加快打造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南京市牵头成立南京都市圈知识产权保护联盟,联合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和常州的溧阳、金坛等10个城市确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会商、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等合作机制,构建起知识产权保护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南京市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建设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南京分中心,发布民营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指引和风险提示,跟踪监测当地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动态,及时高效提供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咨询与纠纷指导公益服务。
无锡
绝技:阳山水蜜桃、知识产权金融
“苏超”比赛在网络上受到热议,网友们总用一个水蜜桃代表无锡。无锡的阳山水蜜桃远近闻名,是地理标志产品。为守护这份甜蜜,无锡市认真推进建设阳山水蜜桃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打造了阳山水蜜桃地理标志全链条保护体系,运用区块链技术和信息手段建立地理标志溯源系统,形成多层次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另一方面,无锡拥有众多民营企业,当地持续强化知识产权金融赋能,2024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达1015个、备案额178.29亿元,落地了全国首单专利海外布局费用损失保险和商标海外布局费用损失保险。
徐州
绝技:专利申请前评估、数据知识产权运用
徐州市探索研发“专利申请前评估系统”,并率先应用于驻徐高校,对提高专利申请质量、规范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起到较好促进作用。为拓展数据知识产权运用新模式,徐州市成功完成了江苏省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转让交易,《数据知识产权交易工作规范》地方标准获得立项。“徐州专利成果转化可视化研究数据库数据”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作为江苏省推荐典型案例在第七届世界浙商大会“数据知识产权生态建设”活动上被宣介分享。
常州
绝技:“三位一体”专利导航、“启明星”人才培育
常州市首创“三位一体”专利导航模式,围绕合成生物产业发展,形成专利导航报告、专利导航平台、企业创新数字化平台3项核心成果,推动该产业2024年获得发明专利125件、有效发明专利量达743件,相关调研获评全市优秀调研成果。常州市还实施“启明星”人才计划,联合高校开设知识产权微专业,参与举办长三角高价值专利运营大赛等赛事,全年培训高端人才2000余人次,打造“产才一体化”培养闭环。
苏州
绝技:海外风险预警、知识产权与标准协同
苏州市扎实做好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和风险预警防范工作。事前多主体联动,为重点产业链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海外预警分析。事中多方向发力,推进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苏州分中心建设,召开“337调查”案件现场应诉指导座谈会,开展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及品牌布局系列沙龙。同时,苏州市构建了知识产权与标准协同工作体系,成立“电力电缆”“光电”和“纳米技术应用”产业知识产权与标准协同创新中心;设立知识产权和标准融合计划项目,以项目为抓手培育一批意识领先的企业,建设一批富有成效的联盟载体。
南通
绝技:护航家纺产业、推行“简案快办”
南通家纺年产量超12亿件,平均每分钟生产1350套家纺套件、670条被子和340只枕头。南通市聚焦服务家纺产业转型升级,针对家纺产品季节性强、周期短、维权难等难点问题,创新建立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多类型知识产权统一管理模式,实现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等“全链条”“一站式”保护。当地推行侵权纠纷“快调速裁、简案快办”,办案周期压缩50%以上,同时与苏州、温州、绍兴、嘉兴等地签订长三角纺织产业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合作协议,建设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体系。
连云港
绝技:“六位一体”综合服务、数据知识产权融资
连云港市以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核心,构建集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协同保护、专利导航、知识产权运营“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同时,该市在3个县区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分中心,同步推进一批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成运行,实现综合性公共服务机构县域全覆盖。连云港市深化数据知识产权运用,完成4笔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共计7200万元,累计登记数据知识产权100件。
淮安
绝技:“淮安地标宴”“淮扬菜+地理标志产品”
盱眙龙虾、淮安蒲菜、洪泽湖大闸蟹……淮安是淮扬菜的发源地之一,地理标志产品是当地人餐桌上的常客。当地强化法治保障护航特色产业发展,持续优化地理标志产业发展环境。该市高度重视地理标志培育和产业发展,截至2024年底,地理标志数量以131件位居全国前列。淮安市还率先探索并出台《淮安市地理标志促进和保护条例》,打造“淮安地标宴”品牌,创新“淮扬菜+地理标志产品”融合发展模式。
盐城
绝技:“盐之有味”“数知融合”
“盐之有味”是盐城市重点打造的区域公用品牌,其中涵盖地理标志产品、“非遗”品牌、“老字号”品牌、“江苏精品”,包含全市众多优质农产品。盐城市整合地理标志产业资源,从品牌、品质、溯源、标准4个方面入手,重点围绕盐城大米、盐城海盐、洋马菊花等地理标志进一步进行培育、推广。同时,当地发起成立江苏省大数据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并联合该联盟开展“数知盐城行”活动,指导数据企业166家。“数知融合助推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获评2024年度江苏省产业知识产权联盟优秀案例。
扬州
绝技:地理标志品牌培育、数据知识产权协同保护
扬州市制定《高邮鸭蛋地理标志发展规划(2024—2028年)》、地方标准《高邮咸鸭蛋加工制作规程》,组织蛋制品加工企业参加“苏地优品”地理标志民俗文化专场活动,“高邮鸭蛋”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一带一路”地理标志品牌推广清单。该市创新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模式,联合法院、司法局等出台《数据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协同保护合作备忘录》,将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作为有效证据,推动数据知识产权行政登记、司法审判和仲裁裁决信息互通。
镇江
绝技:护航拟上市企业、专利导航
镇江市对全市120余家拟上市企业知识产权状况开展风险排查,形成《镇江拟上市企业创新与知识产权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并提出五大优化建议,指导企业对核心产品和技术开展自由实施分析,助力企业规避上市风险。此外,该市为镇江智能制造领域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等产业展开综合性专利导航,助力企业科技创新。《专利导航助研发,成果转化应用广》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2024年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优秀案例。
泰州
绝技:盘活专利、诉调对接“三互三同”
泰州市通过简化流程、定点指导、项目引领的方式深入推动专利盘活工作走深走实。截至2024年底,该市企业专利技术革新活跃度(对接企业数与注册企业数百分比)75.04%,占比位列全省第一。泰州市还广泛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调研、指导,2024年,全市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达66.03亿元,同比增长112%,完成率全省第一。此外,该市不断推动完善行政司法协作机制,获批第三批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地区,创新实施诉调对接“三互三同”工作法。
宿迁
绝技:“宿转赛”“地理标志+亚夫科技服务站”
宿迁市创新打造“宿转赛”高价值专利转移转化赛事品牌,先后在西安、广州、宿迁等地举办大赛,以宿迁重点产业链培育为依托,以赛助创、以赛促转、以赛聚才,着力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价值专利成果落户宿迁,助力“615”产业体系发展。该市成立苏北地区首个“地理标志+亚夫科技服务站”,将科技成果应用到大闸蟹产业,推动养殖生态环境绿色、低碳、可持续,用科技赋能泗洪大闸蟹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