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审判 ,作者朱雅萌
中国审判.
翔实报道中国司法审判活动 快捷传播世界法律文化信息
“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媒体一线观察”采访团一行走进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泉知交响·海丝侨韵”展厅参观采访。
作为“晋江经验”的诞生地,福建泉州是全国民营经济最早发源地之一,也是民营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安踏、九牧、特步、七匹狼……车窗外不时闪过熟悉的品牌,这座孕育了众多驰名商标的城市也是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为企业扫清发展障碍,是泉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一以贯之的态度。一直以来,泉州市两级法院坚持用法治的方式保护创新,最大限度释放知识产权诉讼服务潜能,奋力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高地。
01
保护品牌发展
纺织鞋服是福建省晋江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时常面临商标抄袭、款式仿制等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不久前安踏公司就遇到了一起侵害商标权纠纷。
帕某公司网售鞋子上的标识跟安踏公司商标相似,经查证,其销售许可授权人为南某公司。安踏公司认为南某公司侵权,于是将其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晋江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案涉标识将安踏公司的涉案商标进行倒置或镜像使用在鞋产品上,两者属于近似标识,容易导致消费者对商品的来源产生混淆,侵犯了安踏公司的商标权。最终,法院判令南某公司赔偿安踏公司经济损失。
“商标授权不能一授了之。”晋江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沈雄华说,商标权人在选择商标许可对象时,应当谨慎,要选择那些能够保证商品质量、不致使消费者受到损害的被许可人,并随时对使用其注册商标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实施监督,引导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诚实守信,规范商标授权市场行业秩序。
晋江法院联合有关单位走访晋江拖鞋行业协会。
“我们持续加大对源头侵权、恶意侵权、重复侵权、规模化侵权等严重侵权行为的惩罚性赔偿力度。”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张东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在斐乐商标案、小米商标案、密胺发明专利案等案件中,法院全额支持权利人300万元的赔偿请求,显著提高了侵权成本,让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让企业放心创新、大胆革新。
02
守护千年窑火
采访团走进晋江法院磁灶人民法庭,了解法庭服务当地陶瓷产业情况。
晋江市人民法院磁灶人民法庭坐落于“中国陶瓷名镇”磁灶镇,民营经济活跃,建陶产业繁荣。“懂行情、知行规、说行话”,近年来,磁灶法庭以商会为纽带,抓实“法商+调解”工作机制,把诉调对接的“调”向前延伸,为民营企业提供低成本、多样性、集约式纠纷解决方式。
吴声团是磁灶商会会长,在本地陶瓷行业资历颇深,前不久他刚刚参与调解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原告晋江某陶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陶瓷公司”)与被告吴某某、王某某有着长达15年的合作关系。在此前的交易中,吴某某和王某某因资金周转困难,共欠某陶瓷公司货款1300余万元。某陶瓷公司多次催讨无果,无奈之下遂向晋江法院起诉。
“翻阅完卷宗资料后,我们认为该案存在调解的可能。”磁灶法庭庭长李金玲说,“两家企业长期合作,有调解的基础。如果走诉讼程序至少需要半年,除了一审后续可能还涉及二审和执行。所以调解是这类案件的最优解。”于是,李金玲邀请吴声团参与调解,最终在吴声团专业的行业判断和李金玲对诉讼风险及成本的分析下,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方案。此时,离立案尚不足一个月。
2020年6月9日,晋江法院联合磁灶商会正式挂牌成立法商诉调工作室,建立法商“联调、联动、联防”三联工作机制,借助辐射全国异地商会资源对接案件送达、调解、督促履行。法商诉调工作室成立以来,通过“以商会商”对话模式成功化解涉企纠纷1534件、金额2.9亿余元。
03
助力文旅经济
被称为“刺桐之城”的泉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2024年,泉州文旅市场持续火爆,全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亿人次。在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运用、创新和保护及增强泉州的文化软实力方面,司法保护从未缺席。
泉州中院、市文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和闽台缘博物馆共同签署《建立泉州文化遗产保护多元协作机制合作协议》。
据悉,泉州中院设立“泉州市文旅产业及世遗保护司法示范基地”和文旅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专班,与闽台缘博物馆、文旅局、市场监管局等单位共同签订《建立泉州文化遗产保护多元协作机制合作协议》,建设“法沁文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促进涉世遗项目文物资源、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及综合保护。
“依托该机制,商标权利人向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泉州市文旅集团无偿捐赠‘半城烟火半城仙’‘簪花围’商标,实现了公共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张东亚说。
流落民间的石碑重立顺济桥桥头。
2025年7月25日,在泉州申遗成功4周年之际,世界文化遗产点顺济桥迎来重要时刻——流落民间的珍贵石碑重立桥头。法院通过发布福建省首例涉世界遗产文物司法保护令,敦促当事人无偿捐赠顺济桥修复碑记文物,创新世界遗产刚性守护与生态修复的司法保护途径,打造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法治高地。在司法机关的积极协调与各方通力合作下,这块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石碑圆满回归其应有的文化坐标。
泉州中院副院长李瑞阳表示,泉州法院将继续聚焦企业司法需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精神,在审执提质增效、强化产权保护、优化涉企服务等方面下功夫,以更优司法作风、更实司法举措服务发展大局,为泉州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供稿:中国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