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来源:商易跨境
2025年8月6日,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正式发布了一份长达803页的制裁决定,为持续数年的“4.2万件商标事件”画上了阶段性句号。USPTO宣布撤销与国内某代理机构及其关联方相关的所有美国商标注册,这一决定在全球知识产权领域引发强烈震动。对于依赖品牌保护开展业务的跨境电商卖家而言,此次事件无疑敲响了合规警钟。
这场美国商标史上最大规模的整顿行动始于2022年。当时,USPTO首次向涉事代理机构发出《说明理由令》,初步锁定1.3万件存在问题的商标申请。随着调查深入,到2023年11月,问题商标数量激增至5万件,主要原因是这些商标申请及维护文件中存在“大量虚假事实陈述与伪造签名”,严重干扰了USPTO的正常审查程序。
2025年2月,USPTO发布最终《补充陈述理由令》,并给予申请人至3月26日的申诉期。经过严格审查,2025年7月28日,USPTO正式裁定撤销4.2万件商标,采取了包括直接撤销已注册商标、标记申请中商标为“异常状态”等多项严厉措施。
而在8月6日的最新制裁文件中,USPTO进一步加大了处罚力度:
永久禁止被告代表自己或他人提交商标相关文件;
删除或不予认可被申请人提交的所有商标相关文件;
停用任何包含被申请人联系信息的USPTO账户,并阻止创建新账户;
阻止用于支付相关申请费的信用卡进行未来金融交易;
终止所有涉及被申请人提交文件的未决程序;
对后续发现的关联程序继续采取删除、停用等操作。
面对这场商标监管风暴,受影响的跨境电商卖家需要迅速采取行动,将损失降到最低。以下是系统性的应对建议:
第一步:全面排查商标状态
卖家应立即登录USPTO官方网站(https://www.uspto.gov/),通过商标电子检索系统(TESS)查询自身商标的当前状态。特别关注是否出现“Terminated”(终止)、“Abandoned”(放弃)或恢复审查等异常状态。建议保存查询记录,为后续可能的法律程序留存证据。
第二步:审慎处理问题商标
对于已被标记的问题商标,卖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措施:
已撤销商标:确认商标权已失效,立即停止在产品包装、平台备案等场景中使用该商标,避免侵权风险;
异常状态商标:评估重新申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特别是对于已建立品牌认知的商标;
历史注册商标:即使已过期,也要确认是否因虚假陈述而存在追溯风险。
重要提示:撤销商标备案时需谨慎操作,避免误伤其他站点的正常备案。建议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防止引发连锁反应。
第三步:启动合规重申请计划
对于需要继续保护的商标,卖家应尽快启动重新申请程序。推荐聘请具有美国执业资质的律师提交合规申请,可考虑以下两种策略:
方案一:彻底重启策略
主动撤销问题商标,清除历史隐患;
立即提交同名商标的新申请,确保品牌连续性;
优势:彻底解决历史问题,避免未来风险;
劣势:可能暂时失去商标在先使用权。
方案二:渐进调整策略
保留问题商标,不主动撤销;
提交略有差异的新申请,如调整商品类别、修改图样或变更申请基础;
优势:维持商标保护连续性,降低业务中断风险;
劣势:可能面临更复杂的审查程序。
第四步:建立长期合规机制
为避免类似风险再次发生,卖家需要建立完善的商标管理机制:
严格筛选代理机构
核实代理机构是否拥有美国执业律师资质;
警惕低价服务陷阱,可能隐藏虚假注册风险;
要求代理机构提供详细的服务流程和合规承诺。
加强内部商标管理
建立商标档案系统,记录所有申请、维护文件;
定期审查商标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对重要商标进行多国布局,分散风险。
提升合规意识
组织团队学习美国商标法最新动态;
建立商标申请前的内部审核机制;
与专业知识产权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行业启示:合规经营才是长久之计
此次USPTO的大规模制裁行动,释放出全球知识产权监管趋严的明确信号。对于跨境电商卖家而言,品牌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而商标合规则是品牌保护的基石。在未来的经营中,卖家需要:
转变观念:将商标注册从“成本项”视为“投资项”,认识到合规商标对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价值;
加强学习:持续关注目标市场的知识产权政策变化,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专业操作:在商标注册、维护、维权等各个环节,坚持专业、合规的操作标准。
随着全球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不断完善,只有那些重视合规、坚持诚信经营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长久发展。对于所有跨境电商从业者而言,现在正是重新审视自身知识产权战略、加强合规建设的关键时期。唯有如此,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商业环境中行稳致远。